网上有关“明伦汇编人事典讳忌部(关于明伦汇编人事典讳忌部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明伦汇编人事典讳忌部(关于明伦汇编人事典讳忌部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前言: 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封国在湖广蕲州的荆王朱祁镐向朝廷上奏,为自己的王妃魏氏求取博鬓。朱祁镐的父亲荆宪王朱瞻堈,是明仁宗朱高炽第六子。而当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则是仁宗的长子。
从血缘来说,朱祁镐是朱祁镇的堂弟,算是非常近的关系。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英宗对荆王的这个看似寻常的要求大发雷霆,专门发了敕书对其进行训斥。
这个博鬓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只有皇后和太子妃才有资格佩戴?多年之后那场备受争议的定陵考古,虽然毁坏了大量的文物,却也为我们揭开了博鬓的真面目。当时孝靖皇后(即王恭妃、明光宗生母)十二龙九凤冠的后面还拖着六条“小尾巴”。这些“小尾巴”长约20多厘米,上面装饰了为数众多的珍珠黄金以及金丝编织的龙凤,证明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经过研究确认,这六条小尾巴就是博鬓。
定陵出土的博鬓让我们惊叹于其精美和奢华,也不难理解魏氏身为亲王妃为何会对其垂涎欲滴。但是同样还是明英宗朱祁镇,却在四年之后将博鬓赐给了一位公主。此举非但没有在朝野上下引起非议,反而人人大赞皇帝陛下的仁孝之心。这位公主,就是本文的主角含山大长公主,一生经历了八个年号的传奇公主。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她的故事。
含山公主生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女,生母韩氏。这位韩氏并非中原人士,而是来自于当时的大明属国高丽,因此含山公主还是一位中韩混血儿。
高丽国原本是元朝的附庸,甚至在明朝建立以后的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还在使用元朝的历法。但是到了当年八月,眼看元朝气数已尽,当时的国王王颛(恭愍王)派使臣到南京向朱元璋称臣。八月十四日,朱元璋派符宝郎偰斯前往朝鲜半岛,册封王颛为高丽国王。
小小的高丽国除了人参也没什么特产,只有高丽美女天下闻名,为了巴结朱元璋,王颛自然不会在这方面小气。而韩氏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才能够为大明皇帝生下一位公主。以今日韩国人的性格,居然没有以韩氏或者含山公主为主角拍一部电视剧,实在是奇哉怪也。
含山公主在宫中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她不知道这几年时间宫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长兄皇太子朱标薨逝,比自己大四岁的侄子朱允炆成为皇太孙。随后爆发的蓝玉案,又死了好几万人。紧接着自己母妃的祖国高丽国,也不复存在了。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含山公主下嫁尹清,一位明初 历史 上最为神秘的驸马。含山公主的妹妹汝阳公主同年成亲,驸马谢达是正二品高官前军都督佥事谢彦的儿子。而在数百卷的《太祖实录》之中,尹清的名字就出现了这么一次。他的家庭背景是什么?不知道。
清朝康熙年间,皇三子胤祉和著名学者、文献学家陈梦雷一起主持编纂了一部《古今图书集成》,号称“康熙百科全书”, 历史 大剧《雍正王朝》中曾提及该书。在该书的《明伦汇编宫闱典公主驸马部》中,为我们提供了尹清的来历。
在洪武朝末年,掌后军都督府事的原本是朱元璋另一个女婿、怀庆公主驸马王宁。但是北平都司以及燕王手下的燕山三护卫,都在后军都督府的管辖之下,王宁和朱棣之间早已眉来眼去。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靖难战争爆发之后,王宁因为向燕王暗通情报而被打入大牢,建文帝随即命尹清接掌后军都督府事。
尹清的结局如何,从《太宗实录》开始的历朝明实录都未曾提及。考虑到即使如深为朱棣所不喜的驸马梅殷、胡观等人,实录依然记载了他们的结局,那么尹清大概率是在建文年间去世,因而史书失载。换句话说,含山公主在夫君去世之时不过20岁左右,可谓是青年守寡。身为公主,又不能改嫁,命运何其悲惨。
作为后军都督府的掌门人,朝廷围绕朱棣发动的多次进攻,其中一定少不了尹驸马的居中调度。建文帝对叔父们必欲除之而后快,对姑父们可大方得很。但是等到朱棣篡位成功,含山公主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了。在整个《太宗实录》中,只出现了一条有关含山公主的记载,可见永乐皇帝是多么不待见这个妹妹。
这条记载出现在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这里的修,自然是修理的意思。明初公主出嫁之时,朝廷会为其建一座公主府。含山公主的成婚时间是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到永乐十五年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朱棣这位四哥这才想起来把妹妹的府邸做一次保养。
不过等到朱棣驾崩,皇太子朱高炽即位之后,含山公主的日子开始得以好转。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如含山公主这些太祖皇帝的女儿们,并没有跟着一起迁走,而是继续留在南京生活。这样一来,她们和同样留在南京监国的朱高炽之间,相对关系就会更融洽一些(补充一句,含山公主身为姑妈,年龄比侄子朱高炽还要小上三岁)。
朱高炽即位不到一年驾崩,是为仁宗。皇太子朱瞻基即位十年后驾崩,是为宣宗。不经意间,新即位的宣宗长子朱祁镇从辈分上来说,已经是含山大长公主的侄曾孙。当年尹驸马虽然去世得早,但和公主之间还是有子嗣的。不过由于朱棣对妹妹不待见,公主长子尹勋成年之后也一直没捞到个一官半职。这可是拥有四分之一高丽血统的朱元璋亲外孙啊,就这样无可奈何地成为啃老一族。
趁着这次新君登基,含山大长公主向侄曾孙开口,为儿子谋一个差使。鉴于老公主的辈分,朱祁镇勉强给了尹勋一个食禄不任事的孝陵卫副千户之职。当初朱棣亲妹妹宁国公主之子被封为正三品的孝陵卫指挥使,而尹勋的这个副千户只有从五品,人比人气死人。
不过相比其他的兄弟姐妹,含山大长公主最大的能耐就是活得久。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御驾亲征的朱祁镇做了瓦剌人的俘虏,朝廷将其尊为太上皇帝,另立其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当时太祖子女之中仍然在世的只有第十八子岷王朱楩,第十二女永嘉大长公主以及含山大长公主。
随着朱楩在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永嘉大长公主在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相继去世,含山大长公主成为唯一在世的太祖皇帝子女。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九月,朱祁钰下诏为含山大长公主每年增加二百石岁禄,通前一千四百石。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在南宫蛰伏多年的太上皇帝朱祁镇发动政变,将皇位从弟弟朱祁钰手中重新夺了回来。二次登基之后,朱祁镇对宗室、外戚的态度大为改观。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已经79岁高龄的含山大长公主请求朝廷出钱给自己修坟。当时工部表示没有先例,朱祁镇念在公主年老,特旨允许。到了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在获悉老公主的身子骨已经每况愈下,眼见得时日无多之后,朱祁镇做出了本文开头的那个决定:特赐曾祖姑珠翠九翟博鬓冠一顶。
当年九月二十六日,含山大长公主去世,享年82岁。当年十月,朱祁镇特旨任命含山大长公主次子尹玉、嫡孙尹辉为南京锦衣卫带俸百户。在朱祁镇之子明宪宗朱见深成化朝,尹玉去世之后,朝廷又命其子尹忠袭职。到了朱见深之子明孝宗朱祐樘弘治朝,朝廷在大力清理武职冗员的同时,依然保留了尹忠的待遇。尹忠死后,其子尹果袭职。到了朱祐樘之子明武宗朱厚照正德朝,皇帝依然在裁革冗员的同时,还是看在含山大长公主的面子,保留了尹果的待遇。
结语: 作为最后一个离世的朱元璋子女,含山大长公主一生之中共经历了八个年号,分别为:太祖朱元璋洪武年号,建文君朱允炆建文年号,太宗朱棣永乐年号,仁宗朱高炽洪熙年号,宣宗朱瞻基宣德年号,英宗朱祁镇正统和天顺年号,景皇帝朱祁钰景泰年号。
由于驸马尹清站队建文帝,导致含山公主在四哥登基之后遭到冷落。但凭借着寿命长的优势,这位中韩混血公主最终不但获得了珠翠九翟博鬓冠的殊荣,还为后世子孙挣下了一份至少世袭五十年的官职,也算是不虚此生。
崔安潜
崔安潜(~898年),字延之,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唐朝时期大臣,司空崔从之子,宰相崔慎由之弟。
大中三年(849年),进士及第,起家校书郎,出任万年县尉,历任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长安令,迁尚书右丞。唐懿宗即位,出任江西观察使,迁检校兵部尚书、忠武军节度使。唐僖宗登基后,对抗王仙芝和黄巢起义军,迁检校右仆射、西川节度使,增强和巩固西川军事力量,反对和亲南诏。得罪宰相卢携,贬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黄巢攻破长安,授检校右仆射、太子太师,兴兵平叛。中和二年(882年)迁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出任东都留守,转河中节度使。唐昭宗即位,迁特进、太子少师、博陵郡侯,出任检校太傅兼侍中、平卢军节度使,为部将王师范所逐,入为左仆射、太子太师、清河郡公。
光化元年,跟随唐昭宗出逃,卒于华州,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尉,谥号贞孝。
中文名:崔安潜
别名:字进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不详
职业:大臣
代表作品:诗作《报何泽》
官职:节度使、太子太傅
追赠:太子太师
谥号:贞孝
人物生平
镇守许州
崔安潜,出身名门,早年进士及第,唐懿宗咸通年间,一直官运亨通,历任观察使、忠武军节度使,镇守许州。忠武军都将李可封从戍边地还许州,路过州,胁迫其军队主帅,索取先前所欠粮食和盐,在州滞留四天,使州全境惊恐不安。秋季,七月,李可封等回到许州,节度使崔安潜将他们全部逮捕诛杀。
往援宋州
唐僖宗乾符年间,农民起义军首领王仙芝率众进入河南,崔安潜招募壮丁整修城墙,从不向朝廷请求费用,部下号令精明,王仙芝畏惧,不敢进入陈、许二州境界。当时,招讨使宋威驻屯曹州,数次被王仙芝打败,曹州也被包围,崔安潜派遣大将张自勉率兵七千往援宋州,忠武军一向号称精勇,张自勉攻克南月城,大破起义军,斩首二千级,王仙芝乘夜解围逃走。宰相王铎和卢携企图让张自勉将所部兵接受宋威的节度,另一宰相郑畋向朝廷建议:“请将陈许的三千兵马由宋威统帅。”但宋威忌妒张自勉的战功,想把他的军队全部吞并,于是阴谋杀害张自勉,郑畋看破了他的本意,上表朝廷说:“现在把军队都交给宋威,这是让自勉因功受辱啊。安潜抗贼有功,却将朝廷精锐兵马交付宋威,这以后要有个缓急,拿什么来作战?这是劳不蒙赏,让天下人怎么看。”朝廷才下令只以忠武军四千人交给宋,其余由张自勉带回。
襄州救援
王仙芝率军攻陷随州,活捉唐随州刺史崔休征。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派遣自己的儿子率兵往救随州,被贼军打死。李福上奏朝廷请求援兵,朝廷派遣左武卫大将军李昌言率领凤翔骑兵五百赶赴随州。王仙芝转而攻掠复州、郢州。忠武军大将张贯等四千人与宣武军赴援襄州,却从小道自申州、蔡州逃归原籍。唐僖宗下诏令忠武节度使崔安潜、宣武节度使穆仁裕派人戒约张贯等将士,要他们还赴襄州救援。
遭诬被罢
不久,高骈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贪官污吏依靠高骈作乱,崔安潜把他们全部诛杀,蜀中由此得安,但宰相卢携素来高骈交厚,上表诬陷崔安潜,结果崔安潜被罢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之后,南诏的使者赵宗政归还本国。中书门下对南诏督爽的牒文不直接回答,而以西川节度使的名义写了一封信,让崔安潜以地方官的身份答复南诏。
荒唐离职
起初,崔安潜坐镇许昌,田令孜为陈敬_向崔安潜求兵马使的官位,崔安潜没有许诺。陈敬_又因田令孜得到左神策军的军籍,几年后,多次迁官作到大将军。田令孜看到潼关以东广大地区群盗势力日益壮大,暗中为日后逃入西蜀作准备,于是上奏请以陈敬_及其心腹左神策大将军杨师立、牛勖、罗元杲坐镇三川,唐僖宗命令四人以击来打睹,陈敬_获得第一筹,僖宗即以陈敬_为西川节度使,以取代崔安潜。公元880年8月13日,朝廷任命前西川节度使崔安潜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充闲职。
病逝追赠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后,唐僖宗出逃蜀中,以崔安潜为太子少师,王铎任都统,后又任命太子少师崔安潜为副都统。平卢节度使王敬武死后,朝廷以崔安潜接任,加授检校太师兼侍中,但是王敬武之子王师范拒绝崔安潜入境,崔安潜只得返回,被朝廷任命为检校太傅。不久后,崔安潜病死,追赠太师。
参见《唐故特进青州刺史太子太师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尉清河崔公(安潜)墓志铭并序》
人物评价
《资治通鉴卷253》:宰相郑畋称许道:“忠武节度使崔安潜,威望过人;
顾垂象《代高骈上僖宗奏》:崔安潜到处贪残,只如西川,可为验矣。委之副贰,讵可平戎。
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节使部》:对于吏事尤其擅长,即使身为将相,阅具狱未尝不身听之。
费正清《剑桥中国隋唐史》:“崔安潜是一位前任宰相之弟,和郑畋一样都是社会和政治的精英人物。876年阴历八月,当盗匪经过他的领界时,崔安潜发动了强有力的攻击,从而表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轶事典故
机智惩盗
唐代,西川地区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治安混乱、盗贼猖獗,居民常常受到侵扰。前几任地方官员治匪不力,百姓怨声载道。
西川节度使崔安潜到官上任不追究盗贼,蜀中人感奇怪。崔安潜说:“盗贼不是因为捕盗官吏的通容是无所作为的,如今要追究恐怕牵连很多人,进行大搜捕只能是徒劳烦扰。”甲子(初五),崔安潜拨出节度使府库钱一千五百缗,分别放置于成都蚕市、药市、七宝市等三市,在市上张榜,称:“有能告发并逮捕一个盗贼者,赏钱五百缗。盗贼不可能独自一个行窃,必定有同伙,若同伙告发,可以释免他的罪,和平常人一样领赏。”不久,就有人捕获盗贼来到官府的,盗贼不服,说:“你与我同伙为盗已十七年,脏物都是平分,你怎么敢逮捕我,即使到官府,你与我与一样要被处死。”崔安潜对盗贼说:“你既然知道我有榜,为何不将你的同伙逮捕送官府,如果你这样做,他就该处死,你就该受到奖赏了。现在你既然被他告发,还有什么话好说!”于是立即给捕贼的人赏钱,让盗贼看见,然后将盗贼押到市上剐死,并诛灭其一家。于是盗贼与他们的同伙互相猜疑,在成都无容身之地,不到第二天天亮,盗贼们就乘夜逃跑,西川境内没有一个盗贼。
巧练军士
崔安潜因为蜀中士兵懦弱胆怯,上奏朝廷请奉牒文到陈州、许州招募壮士,与蜀人混合编排,经训练后作为军队,共得三千士兵,分成三军,每人头裁黄帽,号称黄头军。又上奉朝廷乞求派来洪州弓弩手,教蜀人用弓弩射丸的技术,又选得弓弩手一千人,号称神机弩营。蜀兵于是渐渐强悍起来。
选官悔错
崔安潜在东都洛阳主持选官(授职、考绩)。当时被选的官都不能显露出姓名(在案卷上糊其姓名)。有一个被选的官,私下对投送案卷的人说他如何如何好。崔不知道这件事,很赞赏这个人,并把他找来跟他谈话,便授给他一个超出他的资历的县令。以后有人把这个人私下舞弊的事对崔讲了。崔安潜感到很后悔。
家族成员
崔安潜出身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的乌水房。
高祖:崔融,中书舍人、国子司业,谥号为文。
曾祖:崔翘,礼部尚书、东都留守,赠太子太傅。
祖父:崔异,水部员外_、渠州刺史。
父亲:崔从,检校左仆射、御史大夫、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封清河郡伯,赠司空。
兄弟:崔彦方、宰相崔慎由、崔周恕,崔彦冲。
儿子:崔_,字制之,太常卿,后梁工部尚书、西都副留守副使;崔舣,字济之,右拾遗。崔伽护;女儿:崔氏,嫁入范阳卢氏;崔氏,嫁给进士李楹;崔氏,嫁给监察御史郑骞。
个人作品
《报何泽》
四十九年前及第,同年唯有老夫存。今日殷勤访吾子,稳将_鬣上龙门。
史籍记载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十五,清-冯苏《滇考卷》上,宋-王溥《唐会要》卷八十,清-爱新觉罗弘历《钦定续通志》卷十五,卷二百七十一。
历史评价
《资治通鉴卷253》:宰相郑畋称许道:“忠武节度使崔安潜,威望过人;
顾垂象《代高骈上僖宗奏》:崔安潜到处贪残,只如西川,可为验矣。委之副贰,讵可平戎。
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节使部》:“对于吏事尤其擅长,即使身为将相,阅具狱未尝不身听之。”
费正清《剑桥中国隋唐史》:“崔安潜是一位前任宰相之弟,和郑畋一样都是社会和政治的精英人物。876年阴历八月,当盗匪经过他的领界时,崔安潜发动了强有力的攻击,从而表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关于“明伦汇编人事典讳忌部(关于明伦汇编人事典讳忌部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从易]投稿,不代表茂柏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exideworid.com.cn/maobai/458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茂柏号的签约作者“从易”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明伦汇编人事典讳忌部(关于明伦汇编人事典讳忌部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明伦汇编人事典讳忌部(关于明伦汇编人事典讳忌部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
文章不错《明伦汇编人事典讳忌部(关于明伦汇编人事典讳忌部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